首页 资讯 正文

镇原县新城镇:党建领航风帆劲 产业铺就振兴路

体育正文 53 0

镇原县新城镇:党建领航风帆劲 产业铺就振兴路

镇原县新城镇:党建领航风帆劲 产业铺就振兴路

盛夏时节(shíjié),走进镇原县新城镇,连片的玉米田翻涌着绿浪,标准化牛舍里肉牛膘肥体壮(biāoféitǐzhuàng),红梅杏园中果实缀满枝头……一幅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(xúxú)展开。 近年来,新城镇以(yǐ)党建为引领,以“肉牛强镇”为牵引,通过“组织强链、产业延链、环境固链”,培育出特色种养殖产业集群,走出一条“党建红”引领“产业兴”、带动“百姓(bǎixìng)富”的高质量发展路子(lùzi)。 “村看村,户看户,群众(qúnzhòng)看支部。”新城镇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,把党员示范岗设在田间地头。按照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稳定扩大粮食作物(liángshízuòwù)播种面积,今年种植小麦3.2万亩(mǔ)、玉米(yùmǐ)6.8万亩,建办1个万亩、3个5000亩玉米示范片(shìfànpiàn)带,推广种植新品种玉米6000亩,建办2000亩大豆玉米带状(dàizhuàng)复合种植示范点1处,实施绿色高产高效(gāoxiào)行动,促进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项目1400亩。 新城镇孙庵村党总支书记慕小伟算了一笔账:“全村6500亩粮饲玉米、2000亩小麦(xiǎomài)良种繁育,加上523户(hù)肉牛养殖户,仅养牛一项就为农户年均(niánjūn)增收1.4万元的纯收入。”这背后是“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(móshì)的生动实践。 新城镇党委下好(hǎo)“先手棋”,把肉牛(ròuniú)产业作为强镇(qiángzhèn)富民的主导产业(zhǔdǎochǎnyè)来抓,用政策扶持吸引能(néng)人返乡(fǎnxiāng)创业。凯茂源肉牛养殖示范基地负责人曹东海曾是长庆油田职工,2022年通过镇上的“引凤归巢”项目返乡,建成标准化牛场,年出栏肉牛170头。“政府组织我们去外地学技术,还推广‘粪饲互换’模式,既降成本又环保。”曹东海说。目前(mùqián),全镇已形成11个千头肉牛养殖专业村,带动3635户农户参与,规模养殖户占比超60%。 “以前养牛赔钱(péiqián)怕风险,现在跟着(gēnzhe)合作社,技术、销路都不愁!”小岘村党员示范户巨小龙的妻子胡彩云笑着介绍。她家的普汇养殖(yǎngzhí)合作社年出栏肉牛150头、肉羊200只,年收入超30万元,还带动全村多户农户发展(fāzhǎn)养殖。 新城镇同步激活“多点开花”的产业格局,辅助发展生猪、肉羊、蛋鸡、樱桃、苹果、花椒等,让一方“土特产”变成致富“金钥匙”,为(wèi)乡村(xiāngcūn)振兴(zhènxīng)奠定(diàndìng)坚实基础(jiānshíjīchǔ)。全镇农户养殖蛋鸡存栏12.2万羽,生猪存栏1.42万头,羊存栏达到2.17万只。苹果留存面积1991亩(mǔ)、樱桃2000亩,完成果园提质增效550亩,种植中药材2544亩。 在(zài)镇原县柏业森种植合作社红梅杏园和药材(yàocái)种植基地,红梅杏压弯枝头(zhītóu),药材长势喜人,每天有20多名产业工人在基地忙碌生产。现在,合作社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生产经营型、社会服务型、专业技能型的新型农民生产专业化(zhuānyèhuà)合作社,亩收入可上万,年务工可达3000人次,年人均可增加收入(zēngjiāshōurù)1.6万元。 同时,新城镇聚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、广阔的发展空间(kōngjiān),通过招商引资发展了一批“农”字号就业工厂、生产基地,使新城逐渐成为要素聚集的“磁场”、企业(qǐyè)发展的“沃土”、投资兴业的“宝地(bǎodì)”。 新(xīn)城镇党委副(fù)书记、镇长唐小鹏说:“下一步,我们将继续落实好党建引领、产业富民、环境赋能、治理提效等重点工作,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(shìfàn)镇,现代(xiàndài)肉牛产业集群发展核心镇,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。”
镇原县新城镇:党建领航风帆劲 产业铺就振兴路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